2019年度工作总结
 一、典型工作
 一是李琳琦主任等出席中国商业史学会“‘商贸富国’货殖论坛”。
 2019年10月11日-12日,由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央财经大学、国声智库共同举办的“商贸富国”货殖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央财经大学、国声智库三家联合主办。中国商业史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顾问、中国商帮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琳琦教授及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商帮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马勇虎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作大会交流发言。
 
  
 在论坛的主旨发言中,李琳琦作了题为《徽商及徽商精神》的讲演,介绍了徽商的由来以及徽商形成、发展和繁荣等阶段的主要特征,系统阐述了徽商生存与发展的两个基础:“徽骆驼”的进取精神和“贾而儒”的人文精神,揭示了徽商在徽州文化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作用以及徽州地区“商成邦”、“学成派”的文化特色。在分组学术交流中,马勇虎作了《〈万铨布号盘簿〉辨析》的专题发言,通过对万铨布号盘簿资料的具体分析,对万铨布号盘簿的性质、作用进行了重新估计。
 二是与安徽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徽商发展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历史·现实·未来:商业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学术研讨会”。
 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历史·现实·未来:商业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商业史学会商帮史专业委员会与安徽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徽商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举办。并得到《高校社会科学》杂志社、安徽经济日报社、安徽省老字号企业协会、芜湖徽商博物馆的支持。
 会议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20余所科研院所、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参会专家从“商帮比较研究”、“商帮发展与治理机制”、“商人与经济社会”、“账簿会计与商业发展”、“商人商业与区域经济”等5个主题进行了研讨。对如何推动徽商、商帮研究进行了诸多思考和建议。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商帮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梁仁志教授,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商帮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道胜教授,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商帮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马勇虎教授等分别在大会上作主旨发言。
 
 本次会议顺应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和国家战略。旨在从空间的尺度去审视商业发展、商帮兴衰;透过时间的维度去追寻前人贡献,感受徽商精神,有助于推动新徽商及徽商研究的发展,更有助于推进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能级和水平。
 三是依托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第三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9年9月15日-16日,第三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安徽饭店举行。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黄山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巢湖学院、日本鹿儿岛大学、熊本大学、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文教大学、法国远东学院等国内外20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名学者出席大会。此次会议收到论文总计33篇,涉及徽州文书、赋役制度、商人商业、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等徽学研究的多个重要领域。
 本次会议促进了业内专家的学术交流,沟通了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商帮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在讨论中进一步升华,引发了新的思考。本次会议的治理交流与观点碰撞拓宽了商帮史研究的思路,有利于商帮史研究深度与广度的拓展。
 四是依托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举办第五届“地域徽州:经济·文化·社会”研究生暑期研习班
 2019年7月19日-25日,安徽师范大学第五届“地域徽州:经济·文化·社会”研究生暑期研习班在芜湖举办。本次研习班共有近百名各地学子提交论文,经过专家认真评议、严格筛选,遴选出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近40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与本次暑期研习班。根据研习班日程安排,前四天为学术讲座和学员学术交流,后三天为徽州实地田野调查。
 在此期间,全体学员仔细聆听学术讲座,认真进行实地考察,都表示自己在学习期间对徽学的认识加深了,了解到了学界的热点。本次研究生暑期研习班,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徽学研究以及徽商研究的影响力,同时推进了徽学人才的培养、加强了学术间的交流,为徽商研究培养了新生力量。
 二、学术研究
 2018-2019年,专业委员会在关注徽商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商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进行审视,为中国商帮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成果,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拓展了中国商帮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这表现为数量不菲的高层次科研立项和优秀科研成果。
 一是科研立项成绩亮眼。2018-2019年以来,商帮史专业委委员会中从事徽商研究的会员申请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及其他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代表性课题如下:
 
  
   
    
     序号  | 
     项目名称  | 
     来源  | 
     项目编号  | 
     主持人  | 
     经费 (万元)  | 
    
    
     1  | 
     明清徽州经济类契约文书整理与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  | 
     2018VJX012  | 
     李琳琦  | 
     40.0  | 
    
    
     2  | 
     民间文献与明清徽州乡村治理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18AZS011  | 
     刘道胜  | 
     35.0  | 
    
    
     3  | 
     新发现的日本文献中徽商资料整理与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19BZS155  | 
     朱小阳  | 
     20.0  | 
    
    
     4  | 
     明清徽州族规家法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19BZS135  | 
     陈孔祥  | 
     20.0  | 
    
    
     5  | 
     近代徽州乡村社会转型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18BZS142  | 
     梁仁志  | 
     20.0  | 
    
    
     6  |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代举人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19FZSB057  | 
     丁修真  | 
     25.0  | 
    
    
     7  | 
     17至19世纪中日贸易里的徽州海商研究  |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  | 
     AHSKY2018D109  | 
     朱小阳  | 
     2.0  | 
    
   
  
  
 二是优秀科研成果瞩目。仅在2018-2019年间,安徽师范大学的专业委员会会员们就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徽商研究论文,其中CSSCI刊物论文有9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序号  | 
     论文名称  | 
     作者  | 
     发表时间  | 
     发表刊物  | 
    
    
     1  | 
     木与林:如何评价徽商捐助公益慈善事业的行为——与卞利先生商榷  | 
     王世华 张 剑  | 
     2019.09.15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2  | 
     晚清西商假道恰克图贸易研究  | 
     康 健  | 
     2019.07.15  | 
     中国经济史研究  | 
    
    
     3  | 
     日本文献中所见清代徽州商人  | 
     朱小阳  | 
     2019.05.15  | 
     历史档案  | 
    
    
     4  | 
     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历史学的鸟瞰与寻思——以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为中心  | 
     李琳琦  | 
     2019.03.15  | 
     安徽史学  | 
    
    
     5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商帮史研究鸟瞰与寻思  | 
     李琳琦 张萍  | 
     2018.11.14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 
    
    
     6  | 
     在徽州发现中国:徽学研究的出处与归处  | 
     梁仁志  | 
     2018.10.15  | 
     南京社会科学  | 
    
    
     7  | 
     “良贾何负闳儒”本义考——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新论  | 
     梁仁志  | 
     2018.07.17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8  | 
     晚清乡村秀才的多重角色与多样收入——清光绪年间徽州乡村秀才胡廷卿收支账簿研究  | 
     马勇虎 李琳琦  | 
     2018.05.15  | 
     安徽史学  | 
    
    
     9  | 
     近代徽州茶商的崛起与新变 ——兼论徽商的衰落问题  | 
     梁仁志  | 
     2018.01.10  | 
     安徽大学学报  | 
    
   
  
  
 在过去的一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琳琦教授及其所率领的徽商研究团队还开展了明清徽州经济类契约文书整理与研究的工作,为商帮史研究的持续进行提供了新的史料支撑。团队成员还出版了《徽州文书稀俗字词例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等书,厘清了在徽商研究中,基础性史料分析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徽商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三、社会服务
 专业委员会在专注学术研究的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一是发挥历史研究的社会功能,为历史知识普及提供智力支持。如2019年,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安徽广电传媒集团共同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天下徽商》在央视九套热播,激起热烈反响。团队专家王世华教授担任该片学术顾问之一,并在片中多次出镜担任解说嘉宾。不仅促进了徽商文化的大众普及,也扩大了商帮研究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了商帮研究的影响力。二是为研究生、大学生开始有关商帮研究的实践活动提供技术指导。一方面,在理论上为有志于商帮研究的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活动参与策划,调研亲自带队。通过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引导研究生、大学生进行商帮研究,少走弯路。不仅使他们对商帮具有了更直观清晰的认识,更使他们对商帮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