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 新用户注册 · 修改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新闻 > 正文

【学会简报】中国商业史学会川商史专业委员会发展愿景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表时间:2022-08-12 16:16:22   来源:     点击:
摘要:2022年7月8日,中国商业史学会川商史专业委员会成功召开川商史专委会发展愿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学院副院长许丹雅教授主持。川商史专委会常务理事、理事及其他成员共计31人参会。川商史专委会发展愿景研讨会旨在研究讨论川商史专委会的管理运行和发展愿景。此外,专家们对川商史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为加快川商历史文化研究、推动川商史专委会建设发展,根据中国商业史学会关于召开“西部商贸文化”暨“专业委员会发展经验与愿景研讨会”的文件精神,中国商业史学会川商史专委会发展愿景研讨会于7月8日上午以学院线下主会场结合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成功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有两个:一是关于四川商业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二是川商史专委会发展愿景问题。学院党委书记唐柯到会并致辞。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学院副院长许丹雅教授主持会议。川商史专委会常务理事、理事及其他成员共计31人参会。

唐柯书记首先致辞,作为本专委会牵头单位代表学院党政向川商史专业委员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简短回顾了专委会成立六年来取得的成绩,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表示将大力支持专委会开展研究工作。

关于四川商业史研究的重要问题,来自我省相关领域研究的高校代表、政府事业单位和著名企业家代表分别从自己关注的蜀锦文化、川茶文化、川酒文化、川菜文化、蜀道文化、古镇老街、古代民族贸易、四川老字号及其非遗传承、川商精神等角度对四川商贸历史和文化研究、成果现代转化进行很有深度的学术交流。

关于蜀锦文化,成都市蜀锦织绣博物馆顾问、蜀锦大师黄修忠发言题目是《谈科技创新发展蜀锦织造技艺》。他认为,蜀锦织绣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曾经对四川经济文化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随着国民消费升级、非遗物质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要保护和利用以蜀锦小花楼织机织造技艺为代表的蜀锦织造技艺,努力加强传承、创新和发展,让蜀锦文化在新时代换发新光彩。

关于川茶文化,有四位专家发言。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高级评茶师陈书谦发言题目是《爱国、敬业、诚信、团结--百年前“藏茶章程”呈现的川商精神》。他通过研究分析一百多年前制定发布的“四川商办藏茶公司筹办处章程”,对清末时期国难当头,内忧外患加剧,四川茶商组织起来维护国家利益,伸张民族大义体现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团结的川商精神进行梳理,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史学观指导下,弘扬中华民族以商富国、四川茶商裕国兴家的发展理念,促进中华优秀商贸文化的传承发展,为当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中西大通道建设,和以新疆、西藏为中心,面向西北和西南的贸易通道建设贡献力量。

姜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三百年非遗民族品牌姜氏古茶第十五代传承人万姜红交流题目是:《忠厚传家,裕国兴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茶马古道精神》。她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茶马古道历史、藏茶及南路边茶文化背景,重点介绍荥经三百年制茶世家“姜氏古茶”、创建的“华兴号”公司、“裕兴茶厂”百年藏茶老字号历史,努力弘扬传承“忠厚传家,裕国兴家”家训,其“仁真杜吉”品牌成为拉萨圣地藏汉贸易、民族交流的响亮品牌。

四川农业大学中国藏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民族学博士陈琼发言题目是《码头与人群:关河豆沙古镇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他选取西南地区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一个隶属于云南省盐津市的关河豆沙古镇作为田野考察点,针对“水运码头”的水运与当地人群、社会历史形态的关系,进行历史人类学的探讨,拟呈现出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即中国内陆沿江临河的水运码头社会空间普遍存在的“居与游”的社会生活图景。

中国藏茶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四川巴蜀乌金茶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欧阳文亮博士交流题目是《十分钟了解四川茶业三千年》。通过大量历史考证图文资料介绍从西周到1980年期间四川曲折发展的茶业历史、制度变迁和文化特色,是一次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川茶历史概览。

关于川酒文化,泸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曾庆双交流题目是《酒商文化研析》,他从唐宋以来中国白酒从四大香型到12大香型的发展历史,分析中国白酒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别谈到要加强白酒的品质文化、饮酒文化、白酒营销文化研究问题。

关于巴蜀文化以及南方丝绸之路问题,有两位学者作学术交流。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颜信在题为《汉代巴蜀城市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发言中强调,秦汉时期,巴蜀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统一管理范畴。为加强对巴蜀之地的治理,统治者陆续在巴蜀地区设置具有行政治所属性的郡县城市。随着巴蜀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郡县城市在数量上渐有增加,城市也因受商贸业的发展、交通格局的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功能产生了一定变化,城市类型呈现出逐步分化的趋势。秦汉时期巴蜀城市经济与社会逐步发展,这些城市在其功能上、规模上产生了阶段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巴蜀城市的新格局。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李竞恒发言题目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酋長的遠程貿易》。他分析认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沿线上分布有众多的西南夷族群,各族群的豪酋都控制着一定范围内的长途贸易路线,并通过对贸易的控制获取政治、经济利益。由西南夷豪酋掌控的这些贸易线路,对于沿线酋邦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大量考古学和人类学材料显示,由酋长操控或主导的远距离贸易以及获取商品的再分配过程,是强化酋长政治、经济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热衷于保持贸易路线的畅通与远途贸易。西南夷各族酋长通过与巴蜀走私商贾的贸易,获得铁兵器、各类铁器等违禁物品,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又通过与滇西、缅甸等地的贸易获取海贝、珠料等外来显赫性物品,并同封牛、筰马、僰童等商品一起转卖给蜀地商贾,是南丝路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川菜文化,成都商报社资深餐饮记者、四川省川菜对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三川九味川菜体验馆创始人唐敏交流题目是《新瓶装老酒:传统川菜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她有20余年的餐饮记者生涯,策划过大师川菜走四方、成都国际美食节、爱心食堂等大型美食活动,见证成都餐饮潮起潮落。近三年创办川菜体验馆,开展老外学川菜、游客学川菜总领事学川菜、明星学川菜企业组团学川菜、小厨做大菜等系列餐饮思考与实践,加强传统川菜的回归与推广,通过深入观察、学习、尝试、分享川菜文化的重大问题,探索传统川菜推广与发展新思路。

关于四川老字号文化保护问题,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卢莹发言题目是《四川老字号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营销策略研究》。她认为,四川老字号品牌在四川省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有着突出贡献,然而目前大部分四川老字号持续走下坡路,创新意识薄弱、营销观念陈旧、品牌体系老化是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四川老字号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并基于营销学的视角为四川老字号的发展提出了思考品牌产品“守”与“创”问题,重塑品牌形象、讲好四川老字号的品牌故事,注入年轻血液、提高数字化营销能力,重新激活老字号的创新基因,加大品牌推广创新力度,使用软性传播形式等营销策略。

关于蜀道问题,广元市原剑阁县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文博副研究员蒲龙因身体原因,由其儿子代为发言,题目是《关于<中国蜀道史>》。作为中国学界提出线性申遗模式的第一人,蒲龙先生倾尽心血,近期完成200余万字的《中国蜀道史》。该书分上下两册,共46章。上册为蜀道历史研究,从蜀道肇始、反复探索、踏勘到形成、发展,从自然路面、土石路面到石栈碥道,从北栈南栈各个历史时期的兴废通塞到路线变更的内在规律都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重要论述三点:其一是关于蜀道肇始到底在那个历史时期做了开创性的论证;其二是一改过去蜀道研究重视战争的态度,明确了商路重于战路;其三是把蜀道的研究放在了南北丝路茶路等众多路网海路的宏观视野之中,最终勾勒出“亚欧商贸大环线”的恢弘面貌。下册是蜀道专题文化及文化遗存研究。大致分为四类,一是道路开凿文化及遗存,比如世界第一条人工穿山隧道;二是栈阁文化及遗存,三是运输文化及遗存,四是道路保护文化及遗存,五是蜀道文化作品。该书已经进入出版商谈阶段。

关于川商史专委会的管理运行和发展愿景,有四位专家提出富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成都市九三学社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西华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代松教授发言题目是《关于“川商史专委会”工作方向的几点建议》。他对于川商史专委会未来的工作方向,建议在“总结川商历史、记录川商现状、汇入川商队伍、传承川商精神”四个大的方面进行聚焦、加以持续、积淀商史:

1、总结川商历史。可以适度与四川历史学会合作,围绕历史上众多标志性的四川商人(四川本地人从商、外来人口在四川从商)史料中,找到川商历史脉络、整理川商历史典籍,待时机成熟、资料齐备,编撰、出版《四川商业、商人史》,填补川商历史记录、研究、典籍空白。

2、记录川商现状。当下川商波壮阔、艰难生长、不断壮大的企业(家)群体的众多标识性、引领性人物、事件、文化、活动、项目等,就是正在发生的川商历史、需要川商史专委会这样的研究、记录机构主动参与、完成记录梳理、留给未来,所以专委会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行业、一批企业(家)、一系列事件,加以记录、梳理、提炼。

3、汇入川商队伍。专委会不能远离川商这个真实存在、鲜活多姿、艰难感奋的群体,可以考虑通过与相关行业商会、地区商会的合作交流;通过与《川商》杂志社这样的专属商业媒体的分工协作;通过与四川工商联(总商会)、四川省商业联合会、四川企业家联合会的配合支持;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建立真切的川商感知、得到合理的资源支撑,为川商史的记录、整理、研究提供丰沛的现实支撑。

4、传承川商精神。专委会通过对川商过去的历史、现实的状态、未来的趋势进行记录、梳理,相对独立地提炼出具有规律性、代表性、传承性的川商特征、个性以及其背后的文化、精神支撑,然后通过文章、书籍、活动(会议)、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川商精神进行展示、传递、昭示、推广。

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副院长官培生发言题目是《服务经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具体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

1、川商史专委会应以总会“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史学观为指导,专委会应以研究中华民族以商富国、商联天下的文明发展史和以推进中国商业史文化进课堂为着力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紧紧服务区域经济重大宏观战略实施的主要任务。

2、以“西部商贸文化”为重要论题,服务国家实施新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的论题。西部商贸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井盐文化、商业老字号、交子文化等,到当代西部大开发的“一带一路”中西大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新疆、西藏为中心面向西北和西南贸易通道建设等方面可以立很多研究课题。

3、建立常态工作机制,组建专兼职工作队伍。提升科研水平,对接提质培优、三全育人,规划年度研究课题,提炼“川商史”中的育人元素,进入校园、进入教材、进入课堂。

4、价值引领。在川商圈和广大商科学生中,宣传、厚植、传承以“利民、富国、联天下”为核心的商业话语体系。在学生党建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作用。

5、根据四川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特别是服务业“4+6”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市“三城三都”建设战略,省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四川省未来五年发展蓝图,通过大量研究四川的商业发展史,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6、联合更多川商史研究机构、文化企业,促进资源共享,共同开展研究活动,确定较为清晰研究方向,在川菜、川酒、川茶、川盐等领域争取在3-5年内出一些标志性成果。

7、结合我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提供智力和史料支撑。

8、紧密结合成都市美食之都建设,为打造国际美食产业高地和美食城市品牌,深度挖掘美食文化附加值,研究、保护、传承餐饮“老字号”文化和技艺上贡献川商史专委会力量。

9、提炼川商史文化元素,形成商道文化重要内容,在商科学生德育教育、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商道文化等方面提供经典教材。

中国商业史学会盐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川轻化工大学曾凡英教授发言题目是《关于川商史专业委员会发展愿景的几个问题》。他指出,一是川商史专委会应该检讨或关注三个问题:即建立的宗旨是什么?重点在川商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规律方面作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研究目的是什么?研究川商历史文化是手段,服务现代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是基本目的;怎样达成目标?要更好地凝聚专委会成员单位专家队伍,发挥其研究专长,推进各自的研究,多出专业成果。二是专委会的运行管理要做到四点:即专人专责,专款专用,开专门会议,出专业成果。作为四川的研究机构,要在蜀道、四川老字号、川商精神等专业领域展开研究,加强队伍建设和成果交流互通。

四川省工商联原副主席、四川省新型智库专家钱卫东发言题目是《对川商研究的感想和建议》。主要意见一是要界定川商史研究对象,四川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是一支重要力量,国家对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政策研究也不可忽视;二是川商史和川商文化研究的成果要有可操作性,要从更广的角度多维度展开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三是四川企业至少二十年发展历史以上界定川商的寿命,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才有发展经验沉淀;四是要把川商与其他地区商帮进行比较研究,抓住川商的最大特点即“精灵、精明”的特点,弘扬川商精神。

学院副院长许丹雅教授最后作总结讲话,认为本次研讨会信息量大、研究成果丰富,专家们对如何整合和利用省内外川商史研究资源,聚集专家人才队伍,培养吸纳年轻学者,形成川商史研究体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川商史专委会今后将继续深入展开重要领域研究,挖掘记录川商历史,讲好川商历史故事,总结提炼川商精神,探索会企合作、会会合作、会政合作形式,以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创造和丰富研究成果,扩大川商史专委会研究平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中国商业史学会川商史专业委员会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商业史学会
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289957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